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18的文章

【賽事心得】計畫趕不上變化,擁抱八秒的遺憾

圖片
2018目標賽事 - 臺北馬拉松 (自我分析賽事檢討放最後面) 2018台北馬拉松-半馬是我今年最重要的目標賽事。我從六月開始正式進入訓練,邀請 羅譽寅 教練負責開設訓練計畫,搭配 余文彥 教練的力量訓練(不定期),期望自己能夠在台北主場突破極限,再次推進我的半馬最佳成績(PB)。而且,我還為了獲得更多元的數據,添購了一項新數據武器-Stryd,用來記錄跑步功率、姿勢功率與下肢剛性。 這是我第二次採用跑步功率進行比賽配速策略(第一次是統一發票盃12.5K,突破場地PB近4分鐘),賽前譽寅教練針對我這台北半馬,開出了具體比賽策略為「全程無論上下坡都維持230 - 235瓦,從地下道上來後全開到底。」有了上次功率配速成功破紀錄的經驗後,其實相當有把握可以在台北馬上刷新自己的PB,完美結束今年度的目標賽事。 統一發票盃採用功率配速策略破PB ( 詳細記錄 ) BUT!人生總是充滿著無限可能,當然也是會出現各種意外。原本暖身跑運作正常的Stryd本人,它居然在正式起跑之後抓不到數據,過起點幾百公尺後我還嘗試暫停手錶紀錄重新啟動,期望能夠重新抓到功率數據,但事與願違,我只好放棄功率配速策略,開始邊跑邊重新擬定本次半馬作戰策略。(其實我自己的Stryd忘了帶回來,還是臨時跟文彥教練借的) 難得的騰空照 根據以往戰鬥經驗與知識,臨時決定前十公里保持在1.9-2.0心率區間,後面十公里採用體感配速完全不看錶,最後三公里全開。身為跑者大拜拜龍頭的臺北馬,果然一起跑就注定要繞圈圈卡一陣子,以往的我一定是會順順跟著人流前進,但這次因為沒有功率一開始慌了手腳,前面一直嘗試在人群內鑽了一陣子,很有可能在此埋下後期無力的種子。 第三公里以後人潮稍微舒緩一些(但還是很多人),終於可以穩穩進入1.9心率區間。而一路上也遇到不少認識的跑友,為了節省體力,都僅有寒暄幾句便繼續認真專注在跑步上。一直順順到十公里的水站,便開始抓體感配速上限,進入戰鬥模式。十二公里的水站補上一包羅教練贈送的能量棒。十五公里含了一顆臺北馬博覽會拿到的糖,開始進入全開階段。 跑完回會場等承鴻巧遇四帥 體感感覺最順的時候約在11~15公里出現,而這時有一個小插曲,遠遠地看到一位身穿RQ跑步背心的跑友,感覺很輕鬆地維持穩定五分速前進,那段時間他就變成了我的目標,一直